- 德系車的口碑如何?值得入手嗎?
- 有人說德系車毛病多,日系車毛病少,為啥德系的銷量還這么高?
- 德系車的質量到底怎么樣?
- 很多人都說德國車質量不如日本車,那究竟差在哪里呢?
- 奧迪a4的質量怎么樣
- 德國車真的比日本車結實嗎
- 德國汽車的特點是什么
提到德國車,很多人估計會想起:保時捷、奔馳、寶馬、奧迪等這些非常有名的汽車品牌。德國汽車因為設計嚴謹耐用非常受到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愛。
德系車包括著名的名牌跑車保時捷、奔馳Mecerdes-benz和寶馬BMW(包括北京戴克奔馳和華晨寶馬)以及奧迪AUDI,再就是大眾VW(包括一汽大眾、上海大眾)旗下的桑塔納、捷達、寶來、速騰、輝騰、途安、途銳、帕薩特、波羅等。
德系車追求高的造車品質,安全性能較好,具有良好的品牌優勢和信譽度。德國對車有著一種極為執著和專注的精神。無論在汽車的制造工藝、汽車應用技術的研發、汽車的質量方面,都講求精益求精和一絲不茍。

從汽車行業的經驗來看,由于德國在二戰時積累下來的熟練的技術工人、大量的軍事科學技術以及具有絕對優勢的工業基礎,這些都為德國的現代汽車制造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以因為德系車的品質保證,在中國的口碑一直很好。漸漸地,也有很多人覺得德國車系比其他車系質量更加有保證,更加可靠。
實際上,這種說法是極為片面的。雖然德系車在品質上有很大的優勢,但是它在設計上卻有很大的不足。比如在中國市場上,上海大眾的帕薩特技術和安全方面都有不錯的口碑,但其外形上非常保守。
同時一汽大眾的寶來,雖然在動力和操控性方面,也都有著不錯的表現,但也有很多人發現它的空間實在太過于狹窄。這是因為德國人對于技術極為苛求并且還有民族自身的文化因素,這導致德國汽車品牌在車輛的外形和內飾設計等方面都走上了一條中庸和保守的道路。而且在國內,德系車的低端車和高端車不僅在價格上也在其他方面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德系車不一定都是好,比如曾出現過速騰出現過斷軸,大眾出現過尾氣門等***,所以不能以德系好,美系不好,日系不好來區分。近日美國雜志《消費者報告》(ConsumerReports)通過路測得分、預計可靠性和推薦車型測試占比(這是評測標準)三個項目,對30個主流汽車品牌進行了評分,評出了汽車品牌質量排行榜。而在排名前十中,日系品牌占據一半席位。
德系車的口碑如何?值得入手嗎?
1、德國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國民具有極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車和精密機床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業,也是德國的重要象征。
德國車一直都是比較出名的,因為德國的機械制造工藝十分出名,所以汽車制造方面也就比較發達。德國車用材料比較實誠,做工也很精細,車子的性能比較好,安全性也很好,不過也有缺點就是油耗比較大,價格也比較昂貴。
代表品牌:大眾、寶馬、奔馳
2、瑞典
瑞典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盟成員國之一,被視為具有社會自由主義傾向以及極力追求平等,設立許多社會***制度,且在聯合國開發***署的人類發展指數中通常名列前茅。
瑞典車繼承了瑞典人的特點,比較莊重、沉穩,安全性也十分強大,也比較環保,瑞典車設計比較精細,雖然莊重并不古板,很多細節方面都有自己的小心機,具有獨特的瑞典風格。
代表品牌:沃爾沃、薩博、柯尼希塞爾
3、韓國
韓國是一個較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APEC、世界貿易組織和東亞峰會的創始成員國,也是經合組織、二十國集團和聯合國等重要國際組織成員。
韓國車起步很晚,但是進步挺快的,優點很明顯,油耗比較低,價格比較便宜,性價比比較高,但是缺點還是很明顯的,因為價格太便宜,很多細節不能把控,做工比較粗糙,不過目前正在改進。
代表品牌:現代、起亞大宇
4、美國
美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和其他盟國取得勝利,經歷數十年的冷戰,在蘇聯解體后,成為目前唯一的超級大國,在經濟、文化、工業等領域都處于全世界的領先地位。
美國人個子都比較大,他們生產的車子也一樣,體型比較大、排量也很大,相應的油耗也比較高,不過車子的配置還是很全面的,做工也越發精細了。
代表品牌:凱迪拉克、福特、悍馬
5、英國
英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作為英聯邦元首國、八國集團成員國、北約創始會員國、英國同時也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英國的很多車型都是帶有貴族氣息的,做工很精細的,品質也比較高端,車身比較長,沒有明顯的弧度,不過近些年來,英國車有些疲軟了,在走下坡路。
有人說德系車毛病多,日系車毛病少,為啥德系的銷量還這么高?
德系車的口碑很好,值得入手,下面詳細說一下!
德系車的口碑還不錯。除了大眾和***之外,德國汽車都是中高端品牌。造車鼻祖梅賽德斯-奔馳,科技感極強的保時捷、寶馬、奧迪,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品牌。德系車有自己的優勢,比如同樣價格的車輛有更好的動力材料質地,高速行駛的車輛更穩定,操控性更好,配置更高科技,品牌價值高等等都是德系車的優勢所在。首先是發動機技術。
雖然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穩定性不如日本車的自然吸氣發動機,但駕駛體驗和動力性能是自吸所不能比的。這并不是說自吸不好。如果你看高端車型和一些豪華車,基本上都配備了渦輪增壓,所以他們的渦輪增壓技術是領先的。變速箱。除了一些自吸車型***用AT變速箱外,基本上所有的渦輪車型都***用雙離合變速箱。因為德系車是最具代表性的渦輪車型,所以我們主要說下雙離合。
德系車的缺點也很明顯,比如發動機變速箱滲油,發動機燒機油,小毛病多,維修費貴都是德系車的問題。那么德國車值得買嗎?當然值得,不然每年那么多車賣給誰,即使是美國這個汽車制造大國,他們的高端車型也主要是德國車。車輛的價值不能只用故障率來衡量。為什么高端客戶不買故障率低的豐田Vios?所以不同的客戶有固定的消費要求。買奢侈品的人都會去路邊攤買東西嗎?德國汽車的整體質量非常好。雖然他們不像日本車那樣耐用,但他的駕駛樂趣和控制感很好??偟膩碚f,德國車很值得購買,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偶爾玩玩野的人,德國車可以滿足你的需求。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么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
德系車的質量到底怎么樣?
有人說德系車毛病多,日系車毛病少,為啥德系的銷量還這么高?日本車質量穩定,可靠性好,但德國車在駕駛質量和操作感方面都優于日本車。去過德國的朋友將再次駕駛日本車。就底盤強度而言,這是德國汽車的優勢。
日本車的質量穩定可靠,但這并不意味著德國車太多,質量也比較好。當然,德國汽車的質量是穩定的,但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如果質量不好,他們并不總是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德國車和日本車在我國都很暢銷,因為德國車似乎動力更大,而且車架調節更穩。
感覺不像日本車那么輕。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選擇德國車也是為了體驗德國車的豐富動力,我們可以通過具體數據直觀體驗:本田雅閣、大眾邁騰。渦輪增壓發動機剛啟動時,渦輪增壓發動機出現了很多故障。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渦輪增壓器除了排量延遲、啟動響應差外,還容易損壞。車主只能在行駛數萬公里后更換渦輪增壓器。這一問題在渦輪增壓發動機的開發過程中得到了改善。
當德國汽車完全進入渦輪增壓發動機時代,特別是在渦輪增壓初期,技術相當不完善,導致機油燃燒、渦輪增壓器損壞等故障頻發。相對而言,日本汽車在進入渦輪增壓時更為謹慎。由于自然吸氣發動機溫度相對較低,小缸壓力結構簡單,理論上先天故障率相對較低。
與德國渦輪增壓器車型相比,日本人自然追求的車型在提速、環保、節油等方面沒有優勢,如今很多年輕人也對自然吸氣發動機配備CVT變速器失去了興趣,雖然車型的外觀已經改變了,而且具有運動感。年輕人現在是家庭驅動汽車的主要消費者。使用“德國系統”和“日本系統”這兩個詞非常不準確。有許多德國汽車品牌,如大眾、梅賽德斯-奔馳、寶馬、奧迪等。其商標的特點和產品完全不同。
很多人都說德國車質量不如日本車,那究竟差在哪里呢?
德系車的質量到底怎么樣?歷史發展比較久,整體也比較耐用
德系車工業在整個汽車行業中擁有很高的聲譽。這些汽車品牌包括:奔馳(Mercedes-Benz)、寶馬(BMW)、奧迪(Audi)、保時捷(Porsche)和大眾(Volkswagen)等。但是,德系車真的比其他汽車品牌更好嗎?這篇文章將詳細介紹德系車的質量和歷史發展情況。
德系車的質量在全球范圍內都很受歡迎。它們以其優異的性能、舒適性和可靠性而聞名。例如,奧迪、奔馳和寶馬等品牌從一開始就專注于生產高質量的汽車,希望讓駕駛者有更好的駕駛體驗。
但是,由于保養成本較高,德系車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缺陷。經常需要去維修中心進行維護和保養,一些零配件也比其他汽車品牌的配件更貴。
德系車想要保持此前的好口碑,就必須不斷優化自身的生產工藝、提高零部件及車輛設計、保持員工之間的高效合作,使其品牌領先于其他同行。
看看歷史,您也會發現德系車的質量和可靠性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加出色。在八十年代,德國尤其是寶馬、奔馳、奧迪制造的汽車掀起了一股新的浪潮,其以較低的維護成本和更長的使用壽命而受到各地消費者的青睞。而現在,在技術上,德國經濟雖然面臨一些困難,但其汽車工業還是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綜上
德系車的質量和可靠性總體上是非常值得信賴的。無論您是否關注汽車,都可以看到德系車品牌在全球范圍內都享有良好的聲譽。當然,如果您正在尋找一輛耐用的汽車,不妨考慮一下德系車。
奧迪a4的質量怎么樣
國內關于日系車、德系車誰更可靠的爭論一直持續不休!相關的帖子,話題下面都是網友的各種怒噴、互懟:其實汽車可靠性,簡單來說,就是故障率低、毛病少;很多人覺得中國汽車機構的數據水分太多,有充值之嫌。那么德國又是怎么看待日系車和德系車的呢?
德國有家汽車機構,中文名叫:德國技術檢驗協會;該機構是歐洲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從事檢驗、實驗、質量保證和認證的國際性檢驗認證機構之一。他們從日常行駛中跟蹤近800萬臺車在一年中的行駛狀況。根據車齡分為2-3年、4-5年、6-7年、8-9年、10-11年5個類別。每個類別按照故障率進行排名,從而評定汽車的可靠性。
2-3年這個期間,清一色都是德系豪華品牌:奔馳、奧迪、保時捷、寶馬。
4-5年這個時間段,豐田車型的排名開始攀升。
8-9年組別中日系占據兩席
等到10-11年這個車齡組,日系車完成逆襲!除了保時捷911,其余全部都是日系!
也就是說:用車2-3年內,德系車最可靠!但隨著時間往后推移,日系的可靠性比德系好!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主要跟車的復雜程度有關!德系車復雜程度相對較高,出故障的概率隨著用車時間變長也越來越高。而日系車在結構上則是能簡則簡,所以這個榜單給我們的啟示是:如果你的車開了4-5年就換,那可以選擇德系;如果你換車頻率不高,想開個10年8年,那可以選擇更加耐用的日系車!
除了可靠性之外,普通消費者選擇日系車或者德系車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用車成本的問題。眾所周知,大眾在中國市場掀起了“小排量+渦輪”的組合,而日系車中,還有不少車型依然使用自吸發動機。
德系的渦輪車型和日系的自吸車型到底誰更加省心省錢呢?
有人認為:渦輪車型的保養成本更高,因為需要使用穩定性更好的全合成機油。比如1.4T的高爾夫就需要加全合成機油,而1.6L的高爾夫只需要加半合成機油。
但是也有人說,同等動力級別的發動機,自吸車型的排量大所以更加費油。那么如果我們選擇一輛經濟省錢的家用車改選自吸車型還是帶T的呢?
其實結論就是不用過于糾結,因為貴也是相對而言。咱一起算一筆賬,***設每次保養渦輪比自吸貴200元,按5000公里保養一次算。6萬公里大約貴出2400元,而按照一般家用車每公里8毛錢來算的話,6萬公里的汽油+保險+其他的雜費差不多也超過5萬元了,所以這2400元的保養差異在對于整體用車成本來說還算不上一個影響購買的決定因素。
另外,渦輪發動機相對于自吸來說還給出了多一點點的動力感受。所以說,選擇自吸還是渦輪,其實把精力放在喜好、使用環境、搭配的變速箱是否滿足需求、自己的預算等等這些上,至于保養,其實不用過于糾結,西瓜有了,芝麻吃著差不多就行。
德國車真的比日本車結實嗎
奧迪A4是德國汽車制造商奧迪推出的經典車型,被國內外消費者認可。它的質量受到許多消費者的認可,同時也深受汽車專家的認可。
1、結構設計
奧迪A4***用全鋁輕量化結構,可以大幅度減少汽車的整體重量,從而減少油耗,保證汽車的舒適性和耐久性。另外,這種結構的設計也有利于汽車的抗震性能,為消費者提供安全保障。
2、發動機
奧迪A4搭載了一系列技術先進的發動機,這些發動機擁有更好的動力表現,可以滿足消費者對性能的需求,同時也可以提高汽車的燃油經濟性。
3、內飾
作為一款汽車,奧迪A4的內飾設計也比較出色。它***用了優質的材料,充分體現了德國車型一貫以來的高質量和高性能。
4、安全系統
奧迪A4配備了一系列安全系統,包括ABS、ESP、全景攝像頭等,這些安全系統可以保證汽車的安全性,為消費者提供更安全的駕駛體驗。
5、保養服務
奧迪A4的保養服務也很不錯,它擁有一支專業的保養團隊,可以快速準確的檢測出汽車的故障,為消費者提供完善的保養服務。
德國汽車的特點是什么
德國車比日本車重,主要因為以下方面原因:
1)為確保高速行駛的操控性、穩定性、安全性(車體剛性),德國車的底盤用料十足,特別結實(同排量德國車的最高速度大多比日本車要高,比如1.8升花冠的最高速度比1.8寶來/GOILF要低20公里/時,只與1.6升的寶來/GOLF相當),因此,重量增加了??纯碭CAR俱樂部什么車的用戶加裝平衡桿多就便知其中差異了。德國車幾乎沒有加裝平衡桿的,而日本車比比皆是!
2)德國車發動機底部大多裝有高強度防護板,而日本車除了中高檔車外基本沒有裝(光這一點重量就相差至少20-30斤);
3)德國車***用前后高強度加強型吸能保險杠(確保低速追尾碰撞變形盡可能小,盡可能不傷及發動機倉內部件,減小不必要的維修費用,這一方面GOLF便是典型代表)。而日本車所謂的碰撞吸能,是以犧牲保護汽車內部部件為代價來保護乘客,中低速碰撞就會導致碰撞部位嚴重變形,往往傷及內部部件,使得維修費用大增,這一點飛度便是典型代表);
4)同排量德國車的載重能力往往比日本車要高出30%?。ㄍ帕康膶殎?高爾夫比花冠載重能力高出150斤?。?。為此,德國車的避震彈簧更粗,避震裝置自然更重。
5)德國車(比如POLO、GOLF等)***用鋼板雙面鍍鋅防銹工藝,空腔注臘技術、多層噴漆工藝等確保車身12年不生銹,而日本車給省了。
6)同排量的車德國車的輪胎寬度往往比日本車大一號,由此也增加了重量。
稍有物理常識的人都知道,移動重量越重的靜止物體要克服更大的慣性,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同樣,汽車自重越重就越耗油,尤其在城市擁堵路況開開停停行駛更加明顯。
日本車之所以輕(相對省油),說難聽點是“偷工減料”的結果,其所謂的省油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降低安全性與操控性為代價換來的。
從國際上汽車售價就可看出,日本車普遍處于中低檔次(凌志等少數高檔車除外),日本車是側重滿足用戶基本安全和代步要求而設計的,至于操控樂趣、品味等就免談了吧,買日本車是抬高不了自己的身份的。
關于汽車的概念,歐洲人想的是我用它橫貫歐洲不能有問題。美國人想的是我從美國的東海岸開到西海岸它得好使。而日本人在回答中國人責問為什么使兩年以后哪哪都是毛病時,是這么說的:“在日本,你就是天天住在車上,一年也就跑一萬公里。誰能想到你一年就跑五萬公里!日本人開3年就換車了,你非得開15年,你怨誰?”
歐美人發明汽車是從人的需要出發,從無到有的想象、鉆研。日本人學做汽車是為了賺錢。所以他把別人有的拿過來琢磨怎么做的更便宜!日本車打入美洲市場是能源緊張,油價上漲的70年代。――他最省油。
大家知道車怎么能省油么?――車輕?。?a href="/tags-f-z.html" target="_blank" class="ec49d6e3d17e46b1 relatedlink">風阻系數并不是最根本的因素,因為風阻系數的作用是與速度有關的。)為什么在日本車迅速占領市場的時候,歐美人(特別是德國人?。﹨s不生產同樣省油的廉價車與其競爭呢?是因為他們作汽車的目的不一樣?。?!
德國人在想讓汽車輕的時候想的是把鋼板換成鋁合金,這一下成本高得嚇人!日本人在想讓汽車輕的時候直接把2個厚的鋼板換成0.8的。結果是既降低了成本又省了油?。?!
德國人真的沒想過這么做嗎?真個這么笨嗎?德國人真的沒想過這么做!但卻絕不是笨蛋?。?!
前面說了,因為生活的地理環境不同,造成了二者對汽車概念的理解不同,又說了二者造汽車的目的不同。結果造成什么直接的結果呢?舉個例子:兩個人各自開著日本車和德國車以同樣的速度撞墻,50公里的時候,日本解說員對駕駛員說:“你看,這是最新科技:發動機下陷技術,保證不會進入駕駛室造成對駕駛員的傷害;這是利用塌縮吸能原理制造的***吸能結構,確保其通過充分變形來吸碰撞能量以保障駕駛員的安全?!保ㄜ囈呀泩髲U了)。德國的解說員只對駕駛員說了一句話:“看,沒問題?!比缓笫菚r速100公里,撞完之后德國解說員不好意思地對駕駛員說:“對不起,您的車報廢了!”日本解說員大聲對駕駛員罵道:“活該你,開這么快,你還敢撞墻?”
德國人想的是要把發動機室做堅固,以確保在可能出現的事故中盡量把車的損失減少到最小。而為了人的安全要把駕駛室造的更堅固,以確保在車的損壞不可避免的情況下,還能保證人的安全。
日本人想的是為了節約成本把駕駛室做的越薄越好,只要能保證發動機室比駕駛室更不結實就行――這樣就不至于直接把人撞(安全碰撞試驗能過關)。
而這兩輛車帶給人的直接區別是:日本車每百公里省1-2個油,每開出一萬公里,日本車少花幾百塊油錢――前提是別有事故,因為一有事故,日本車用于修車甚至換車的綜合費用要比德國車高很多。(不要只看到德國車的一個保險杠是日本車的幾倍,德國車需要換保險杠的時候,換成是日本車可能已經報廢了?。?
想一想你買車花了多少錢,你每年能開多少萬公里,你就知道省這點油錢對你有沒有意義!而多花這點油錢對你有多大的好處!
人要學會自愛,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就像日本人為了保護自己的森林***,一定要從中國進口一次性筷子一樣。日本人為了賺取更大的利潤,是尤其不會在乎你中國人的活的?。?!
首先感謝朋友們的支持,有位網友問我:“德國在中國賣的車也減了配置”。還有的網友說:“日這本車賣給中國的質量次,在歐美的品質還是不錯的?!?
這些朋友說的都有一定道理,這次我就試著分析一下“品質”與“質量”的區別。舉一個例子,有位朋友說:“在國外美女最多的是韓國,大街上到處都是?!贝蠹彝耆梢岳斫?,因為基本都是***的。再舉個例子是香港**。好萊塢越來越重視香港**,但并不意味著香港**就有資格與好萊塢相提并論。為什么,因為凡大賣的香港**60%以上都能從好萊塢身上找到影子??梢哉f沒有香港**并不會影響世界**的發展,而沒有好萊塢將引起世界**的倒退。舉這兩個例子想說明什么呢?就是想說質量和品質的差別。什么是質量好,韓國的美女就可以說是質量好!質量的好壞是外界的評價是一些客觀標準的達標。什么品質好,品質好就是好萊塢的**!香港**可以拍的比好萊塢更花哨(只限武打場面)、更血腥、更緊張。但沒有了好萊塢,我們將直接失去的是想象力(香港**很大程度上只是好萊塢想象力的亞洲演繹版)。品質是內在的,是內在的對想象力、原創力、生命力的追求!韓國人以他認為美的標準不斷的整下去的結果并不會使韓國的母親們生出更多符合標準的美女來,只能使他們的美容業病態的發達。而最后的結果是整個民族的自卑!
走了這么遠回到汽車上來,同樣的道理,日本人可以做到質量好,但他還沒有能力做到品質好。日本人做汽車的初衷是因為這是一個大的賺錢的產業。他現存的大家都知道品牌的汽車企業基本上是第二三代的,因為第一代的企業已經在前赴后繼的沖擊美國市場的過程中傷亡殆盡了。(當時日本沒有什么汽車消費市場,他做車就是為了出口)當時的美國甚至出過專門針對日本車的笑話集。在這個過程中日本懂得了質量的概念。并且它也做到了這一點――它可以讓使用者在一定的范圍內挑不出毛病。而這一切是源于他對歐洲人對汽車品質的追求的模仿上。(到現在日本車在歐洲仍然是沒有什么作為的)
再舉個相對專業店的例子,歐洲車的功率響應峰值是在一定轉速范圍內的一個平臺,而日本車則只是一個尖點。同樣的道理兩種車都宣稱有ABS系統,德國車通常是連帶著EBD的。而日本車在更貴一些的車型上會標著ABS+EBD!
就是同樣的ABS在極限狀態下的表現也是相差很大的。但這并不影響日本車的質量――因為絕大多數使用者并不能察覺。畢竟只有極少數人才能遇到極限情況。而一旦遇倒這種極限情況將是致命的?。?!
品質和質量的差別同樣體現在德國車和日本車在對中國銷售的車型減配置上。日本人在對中國銷售的汽車減配置上不僅是為了賺更多的錢還有一種病態心理。(具體為什么有這種病態心理如果大家有興趣我在下一次試著分析一下)德國人減配置是因為中國人病態的喜歡日本車的心理造成德國車必須降低成本和他拼價格。我說過在國際市場同檔車德國比日本要高1/4――1/3的價格雙方銷量持平。(中國人為什么有這種病態心理大家有興趣的話,我也在下次分析一下)
我前段時間在媒體上看見很多關于馬3PK速騰的文章,這兩款車是否PK,這與我無關,這兩款車我都仔細地看過,兩款車都很誘人,特別動感的外形讓兩款車都定位于運動型車,我也覺得很合適;從動力系統上看,馬自達的轉子發動機和大眾的渦能增加發動機都是世界聞名的發動機,第一臺轉子發動機誕生于1961年,而大眾的渦能增壓發動機誕生于1966年,渦能增壓最開始是用于飛機的發動機,漸漸地用于汽車。雖然轉子發動機是日本馬自達的技術優勢,其實轉子發動機是德國工程師汪克爾(Wankel)發明的,1988年11月份,日本馬自達公司購買了汪克爾的發動機專利??梢?,馬自達的發動機的根還是德國,這就是德國人在發動機上的優勢,或許是德國高速路不限速的情況讓更多的發動機工程師瘋狂的改進發動機。
在世界汽車工業史上,汽車起源于德國,德國車以良好的穩定性、安全性和操控性見長,而日本的地理條件(島國山多)決定了日本汽車也需要良好的操控性和穩定性??墒?,在動力性方面,日本對此要求沒有那么嚴格,因為日本的彎路多,車速不能上去,但是對操控性要求高,比如馬自達6的良好的操控性也能說明。德國公路不限速,直路居多,從此德國車不但要有良好的動力性,還要有安全性和操控性,可以看出來,在高速的情況下,不但要有良好的安全性還要有操控性才行。這就是德國車在其高速的情況下比日本車多了一個籌碼,那就是安全性。雖然這有些片面,不能說明所有的日本車和德國車都那樣,但是這一定是絕大多數的日系和德系車的區別。在安全的速度下行使,日系車和德國車都很安全,可是,在超高速的情況下,誰更加安全?
當然,上面題外話,還是回到文章的主體上來,馬3和馬6都不錯,并且,馬6以彎道之王而贏得了很多消費者的厚愛,德國車的捷達和桑塔納10多年市場不衰,寶來除了價格高了一些和后排空間的弱點,但是市場還是一片看好。這是為什么呢?我們可以從一些細節可以看出。
首先,我們看看馬6和馬3的細節,馬3和馬6都具有很棒的外形設計,馬3的動力也很棒,馬6也號稱彎道之王,可是,大家可以仔細地看看馬3和馬6的內飾和做工,不管是馬自達6還是馬自達3,他們的隔音效果都是特別差,不信的人可以自己親自比較。另外,馬3和馬6的做工都比較粗,這可以從他們很細小的部分就可以看出來,比如:就拿馬自達的座椅來說,從座椅的針線勻稱、以及座椅的塑料部件與部件的切合度都可以看出來,馬自達的內飾和做工明顯偏粗。此時,我就覺得有些懷疑了,既然馬3和馬6在外形設計,發動機上都舍得花錢,為什么那些內飾和部分做工都不可以改進、或者做得更好呢!同時,我們可以比較內飾和做工所需要花費成本與汽車設計、發動機、變速箱等配件的成本,誰更加高?或許傻子都知道后者的成本更加高,可是為什么還不在內飾和做工上下功夫呢?
其次,我們再看看速騰,甚至德國大眾的別的車型,以及其他德國車,他們的內飾和做工怎么樣?有句很經典的話:德國人造車如同造藝術品。即使這句話不能用來形容全部的德國車,但是德國的豪華車完全可以用這句話來印證。我們甚至可以從捷達車來看它們的內飾,即使是呢絨的座椅,也絕對做到每一針線的勻稱和到位,速騰也不例外,為什么我可以這么說,因為我親自仔細考究過兩款車的內飾。
此時,我想到了以前看過的汪中求的《細節決定成敗》一書,我不知道日本的本土產的馬自達內飾情況怎么樣,但是從日本的電子商品的做工來看,日本對細節的要求也是很嚴密的,來到中國后的馬自達的內飾和做工卻變得那么粗糙了,這是為什么?難道這就是馬自達在忽悠中國消費者?盡管德國車也有缺陷,比如價格普遍偏高,外形比較古板而穩重,但是德國車在細節上做得較好,在技術研發方面也很有突破。
最后,我想到了一句話:細節都做不好,還能夠持續地做大作強嗎?馬自達被福特收購,或許原因就在此,難道這就是馬自達和德國汽車企業的文化之一。這對于國產車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借鑒,既然我們在技術上比別人差,但是我們可以從細節上下功夫??!如果本身技術都不先進,再加上細節也做得不到位,消費者怎么才會信賴它們。
德系車的特點如下:1。質感很好,看起來很有檔次。說白了就是看起來高端有檔次。
2.德系車商務氣息濃厚。德系車外觀沉穩大氣,即使家用也是如此。
3.技術非常先進。比如渦輪增壓技術,雙離合變速箱技術,都是德系車發揚光大的。
4.德系車發展歷史悠久,在傳統發動機等技術上有足夠的經驗和優勢。
5.設計嚴謹科學,質量可靠。
6.良好的性能和可操作性。特別是高速的時候,性能非常好。
當然,德系車也不全是優點,也有缺點。比如燒油。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燒油的現象越來越少了。
另外,德系車價格偏高。尤其是一些合資車,各種降價,但是價格并沒有降低。
這里再多說一句:國人常說的三大豪華品牌BBA(奔馳、寶馬、奧迪)都是德系。
然而,這些觀點并不固定。畢竟世界正在向多元化發展,汽車也不例外。在未來,不同國家的汽車之間會有越來越多的相似之處。
百萬購車補貼
標簽: #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