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陽路越江大橋又稱閔浦三橋,工程范圍全長約3.49公里,其中,黃浦江大橋長約1.94公里,主橋設計為獨塔斜拉橋。
整座大橋造型新穎美觀,“鉆石型”索塔屹立江中,宛如倒置的高腳杯,啜飲浦江水;白色斜拉鋼索已張開,優美有力,好似一面豎琴,散發出詩意美感。
最年輕的跨黃浦江大橋、刷新浦江新紀錄的昆陽路越江大橋是黃浦江上第13座越江大橋,此前還有12座越江“元老”:南浦大橋、楊浦大橋、盧浦大橋、徐浦大橋、奉浦大橋、閔浦大橋、閔浦二橋、松浦大橋、松浦二橋、松浦三橋、金山鐵路特大橋、辰塔公路橫潦涇大橋。



連續“盯住”72小時,找準“合龍”最佳姿態昆陽路越江大橋主橋橋墩立于黃浦江江中,視覺上將黃浦江水面“切”成了兩截。
大橋主梁共分為61個節段,分三個施工階段進行架設,其中,懸臂吊裝施工階段,一邊拼裝梁段,一邊安裝斜拉索,南北對稱逐段向兩岸延伸,并在南北兩側邊跨處分別“牽手”,實現大橋合龍。


由于鋼結構對溫度的敏感性,大橋合龍段的梁長需根據合龍時的溫度進行確定。
為此,大橋建設者每隔2小時,對鄰近合龍段的3個已完成梁段的標高、合龍口全斷面長度及鋼箱內外溫度進行了全面的觀測,并找出主梁在溫度變化過程中的變化規律。
經過72小時的連續觀測,在對比該區域近五年的氣象資料基礎上,結合合龍過程理論數據與現場實測數據的分析結果,推算合龍當天主梁的姿態,最終確定合龍段的低溫安裝時機和合龍段的配切量,從而確保實現這一高精度的拼接合龍。
在克服新冠疫情等各種不利因素影響下,歷時7個多月的緊張施工,昆陽路越江大橋終于在本年度臺風季前實現了全橋結構貫通。


昆陽路越江大橋還是浦江上‘扎根’最深的大橋。
相較過去的建設標準,由于現在的標準規范有所提高,昆陽路越江大橋樁基非常深,主橋基礎采用直徑1.5米的大口徑鋼管樁,在黃浦江越江工程中也屬首次。
每根鋼管樁長度達到70米,豎起時相當于25層樓的高度,重量達到60噸。
70根70米長的主墩鋼管樁沉樁打下扎實根基,總錘擊數竟達35萬次,在建設之初就刷新了上海市內河航道橋梁樁基深度和難度的紀錄。


據悉,大橋主橋貫通后,建設者仍將對全橋索力進行調整,并完成橋面系及附屬設施的施工,整座大橋計劃2020年內基本建成。
建成后的昆陽路越江大橋將有效連接閔行、奉賢兩區,為該區域上下游 11公里范圍內市民越江出行打通了交通要道,成為繼奉浦大橋、閔浦大橋、閔浦二橋(軌道交通5號線南延伸段)、虹梅南路隧道后,奉賢地區市民穿越黃浦江進入市區的第五條通道。
大橋通車后,附近居民往來閔行、奉賢兩區由原來耗時約40分鐘的繞行距離縮短至約5分鐘路程。





截至目前,整個黃浦江平均每2.57公里就有一處越江設施,這些跨越黃浦江上的大橋,創造了諸多世界紀錄。
作為其中最年輕的一員,昆陽路越江大橋在建設過程中也留下了屬于自己的新紀錄。昆陽路越江大橋引橋采用了橋梁預制裝配技術進行建造,大橋各類構件在工廠內進行預制,運至現場后進行拼裝。
這項工藝技術首次在跨江大橋中應用,有效減少了現場支架現澆的工作量,大大縮短了施工作業時間,保障了工程質量。
在本工程的引橋建設中,創造了23.15米的雙根雙節立柱的新高度,這也是目前上海預制拼裝立柱的最高紀錄。
錯層布置實現人非機共走廊。昆陽路越江大橋也是一座能“走”的大橋??紤]到主橋橋面較高,為減小人非上橋高度,主橋的整體式箱型主梁采用了獨特的“錯層布置”設計。上層供機動車輛通行,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60千米/小時;下層供人非通行,行人或非機動車可通過兩岸垂直電梯到達主橋的下層橋面,從而實現過江。
江西業政邦橋檢車租賃有限公司嚴守“誠信、共贏”的經營理念,與多家橋梁檢測單位,橋梁與隧道檢測單位,維修養護單位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
公司實行高效與低成本的運營策略。橋檢車便捷的操控、安全的作業環境,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橋檢車已經成為橋梁工程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竭誠與廣大客戶雙贏合作,共同發展,共創輝煌。聯系電話:188-4834-3755